光明日报《宿舍里的文明》专栏

发布者:张程发布时间:2016-04-12浏览次数:141

对各类学校而言,宿舍是学生在校学习、生活、交流的场所,也是学生基础文明教育、行为习惯养成、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。发生在宿舍里的故事,镌刻着青春的记忆,见证着学子的成长,也承载着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,凝聚着它的精神与气象。为呼吁各类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传承优秀文化传统、建设宿舍文明,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327日起,光明日报开设《宿舍里的文明》专栏,通过光明日报记者的寻访和挖掘,讲述各地学校从治校历史传统和当下实践中汲取精神营养,培育与建设当代宿舍文明的生动故事。下面我们跟随《光明日报》的笔迹来看一下宿舍里的文明。

光明日报评论员:扫一屋,方能扫天下

“南开校父”严范孙在百年前为南开学生立下“面必净,发必理,衣必整,纽必结……”的“容止格言”,至今仍然镌刻在男女宿舍门廊的立镜处。这一宿舍中的“镜箴”,既是对仪表风貌的要求,也是对为人为文的提醒;既关乎大学精神的培育,也关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,留下的启示耐人寻味。

人文雅舍”中的“公能”情怀——南开大学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纪实

南开大学学生宿舍楼内都有一个“诚信超市”:从选购商品到投币付款,全程无人看管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自助购物,引导学生们诚实做人、守信做事。”学生生活指导中心朱庆磊老师说,“目前的情况让我们感到欣慰,自‘诚信超市’运行以来,收支基本平衡。”

一室若不治 何以奉家国——北京大学学生宿舍文明建设赓续百年“家国”传统

一室若不治,何以奉家国?

在北京大学,宿舍被学生称为“第一社会”“第二家庭”和“第三课堂”。这里的文明,说小了,事关温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,说大了,是承载大学文化与情怀的独特空间。1984年国庆35周年群众游行中北大学子打出“小平您好”的横幅,其实就是北大学生宿舍28203室生物系1981级的6位学子在国庆节前一晚想出的主意,制作横幅时隔壁宿舍的同学也参与进来,当时谁也没有想到,他们的这一举动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珍贵记忆。

斗室中的清华精神——清华大学宿舍文明建设纪实

“欢迎新入住的宝贝!”早春时分,清华大学紫荆16号楼楼长尚杰忙着更新微信公众号。在这个名为《紫荆16号楼MM之家奇妙之旅》的帖子里,不仅详尽介绍了水房在哪、怎么购电、去哪晒被子等生活小贴士,还用漫画讲述了不能使用违章电器等安全规定。落款,也温暖如春——“爱唠叨的楼长”。

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——北京师范大学构建文化育人的宿舍环境

正是人间四月天。抽绿,萌芽,勃发。

“清晨,是鸟儿鸣叫把你唤醒。如果在夏天,高高大大的杨树会撑起一片阴凉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李洋已经越来越喜爱这个“四合院”了——那其实是四座楼房合围而成的学生宿舍“学而书院”。

浙江大学:让宿舍成为温暖的“家”

大学的主人是学生,学生们的“家”在宿舍。

近年来,浙江大学在体系建设、空间设计、行为导则等方面围绕育人环境建设做出了多种尝试与探索。近日,记者走访该校,实地了解浙大如何让宿舍成为积极的育人环境,充满浓郁的“家”的氛围。

文化评析:包容差异性才能塑造宿舍文明

近年来,各大高校宿舍恶性案件频发,不断冲击着公众的视野。其实校园从来就不是隔绝于社会单独存在的“象牙塔”,宿舍更是社会交往的缩影,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、一个阶层,甚至是一方风俗文化的代表。当这些多元因素汇聚冲撞在一方狭小的空间时,误解、矛盾甚至是冲突自然就接踵而来。要避免矛盾冲突,以致最终酿成悲剧,不仅要重塑多元开放的宿舍文化,更要从社会层面上解决深层次的结构冲突问题,给予差异性更多的宽容理解。